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Exchange 2010 双机热备配置
阅读量:6119 次
发布时间:2019-06-21

本文共 140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

于Exchange Server 2010 双机热备的相关配置具体的环境如下图所示,配置涉及到的有3台服务器,一台DC以及两台Exchange 2010邮件服务器,要注意Exchange Server 2010邮件服务器各需要3块网卡,操作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8 企业版。

 
Exchange 2010双机热备配置图
 
具体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网络配置参考上图。
 
1、在每个服务器进行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的安装。
 
2、提升DC01为域控,域名test.com。
 
3、将EX01和EX02上,都选择Exchange 2010的典型安装,安装CAS\HUB\MAILBOX角色;
 
sc config NetTcpPortSharing start= auto
ServerManagerCmd -ip Exchange-Typical.xml -Restart
 
4、在 DC01上安装CA证书服务,为配置邮件服务器的服务器分配多域名证书。
 
5、开始配置接收连接器和发送连接器,启用POP、OutlookAnywhere客户端等服务。
 
6、在EX01和EX02上分别进行NLB功能的安装,在EX01上创建网络负载均衡群集mail.test.com,负载均衡IP为:192.168.1.100,选择使用NLB网卡作为NLB的网络接口,将EX02添加进入网络负载均衡群集mail.test.com,等待聚合完成。
 
7、配置 并将DC01作为见证服务器,DAG的DatabaseAvailabilityGroupIpAddresses的IP为192.168.1.200;
 
New-DatabaseAvailabilityGroup -Name 'DAG01' -WitnessServer 'DC01.TEST.COM'
Set-DatabaseAvailabilityGroup -Identity DAG01 –DatabaseAvailabilityGroupIpAddresses 192.168.1.200
 
8、将EX01和Ex02加入到DAG01组,配置邮箱数据库副本。
 
本文的场景针对中小企业比较有用(有条件的用户将邮件服务器角色分开来设计高可用性和性能扩展方案比较好), 的DAG+NLB技术使邮件服务器双机热备成为可能,而且不仅仅是服务器冗余性能也得到了双倍扩展。
 
实质上仍然是使用操作系统中的故障转移群集,所以邮件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需要企业版才可以实现。微软不支持将NLB和群集安装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的做法,在微的官方文档中(http://technet.microsoft.com/en-us/library/cc757731(WS.10).aspx)中提到cluster和NLB不能再同一台服务器上部署。
 
如果先配置DAG并启用了故障转移群集,可能无法再创建NLB负载均衡群集,在配置时候出现:“错误0x8004100c 正在处理更新 2,来自 "在 EX01.test.com 上的 NLB 管理器”不能继续,因为没有安装 Microsoft 群集服务”。使用单独的网卡作为NLB的接口主要为了提高性能和避免两块网卡在单播模式下节点间DAG通讯故障。
本文转自 yhw85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yanghuawu/666790,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win diskpart
查看>>
我的友情链接
查看>>
UIView's contentStretch属性
查看>>
windows server 2008 asp 搭建
查看>>
PHP Session 保存到memcached的配置
查看>>
Appium环境配置笔记1--使用Maven解决包依赖
查看>>
Java开发中的23种设计模式详解
查看>>
SOA
查看>>
Java学习笔记(37)——Java集合09之Vector
查看>>
物流车队养内鬼1年半盗1680部iPhone4S
查看>>
Mongodb基本命令语法汇总
查看>>
优化bios加快计算机启
查看>>
文件名字符串过长,显示省略号,鼠标划过悬浮内容
查看>>
代码质量(权威精选植根于开发实践的最佳读物)
查看>>
Android Animation初步
查看>>
Java JS SHA-256
查看>>
C:forEach 使用方法
查看>>
linux、windows断网判断机制
查看>>
map对象转换成xml
查看>>
如何判断微信内置浏览器
查看>>